【知识】葡萄栽培:肥水,花果,修剪,虫害,大小粒及落花落果等管理

2015年4月21日 百度百科   点评:1 | 字体大小 | |繁體|

(4)早期丰产栽培技术最关键的是肥水管理当苗高在40~50厘米时要进行第1次追肥。由于定植苗木根系很小,用于吸收营养元素量也较少,因此,要勤追少施,年追施2~3次即可,追肥时间20~30天一次,前期追施以氮肥为主,后期追施以磷钾肥为主,追肥后要及时灌水、松土、中耕除草。还要注意病虫害防治。

肥水管理

肥料管理

基肥在秋季采果后施入,沿着原种植穴边沿向外挖40×40cm深穴按一层土一层肥、分多层施入有机肥,以人畜粪、厩肥、沤肥等为主。盛果期葡萄按每生产1kg果实施人2kg以上有机肥料。追肥主要在2个时期,花前十多天施1次速效性肥料如腐熟人粪尿等。果实膨大期施1次钾肥为主的肥料如草木灰或腐熟鸡粪等。

水分管理

葡萄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几个关键时期如萌芽后至开花前;坐果后至果实着色期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雨天要及时清理墒沟,排除积水。(如何浇水见文末补充)

花果管理

为提高坐果率与增大果粒,提高产量和品质,可采用人工授粉方法。用带毛的兔皮钉在木板上制成授粉毛刷,在盛果初期上午无露水时用毛刷在葡萄花序上进行刷拉帮助授粉。

疏花疏果

对于巨峰等品种采用疏花序、掐副花序、疏花蕾、疏幼果等方法疏除过多的果粒可提高果实品质。疏花序在花前半月左右完成。掐去花序末端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把分化不良的副花序疏去。疏花蕾在开花前5~10天进行,用手轻轻撸花序,使部分花蕾脱落。疏幼果在生理落果后进行,对巨峰等大果粒品种每穗只留50粒左右果粒即可。

果实套袋

一般花后40天左右、果粒黄豆大小时进行套袋防治果实病虫害。 套袋前7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等全面喷施一次杀虫杀菌剂。选择每天早晨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进行套袋,防止午间高温灼伤果粒。

整形修剪

整形庭院水平棚架可采用多主蔓扇形,主干高度1m以上,在棚架面上多个主蔓着生在主干延长蔓上。

夏季修剪

抹芽绑梢与去卷须,生长前期抹去过多无用的嫩梢,新梢长30cm左右时绑在铁丝上,以免被风刮断,同时摘去卷须。摘心与去副梢,开花前5天左右摘心,提高坐果率。一般在果穗上留5片叶以上,摘去顶端嫩梢。摘心后副梢开始萌长,将果穗下副梢全部摘除,果穗以上副梢留2片叶再摘心。再摘心后的副梢又发生二次副梢,对二次副梢或以后发出的三次副梢继续采用同法摘心。主梢顶端的副梢可多留几片叶。

冬季修剪

冬季修剪宜在落叶后至翌年2月份前进行,2月后常有伤流,不宜修剪。修剪时应选留主蔓上生长充实,成熟良好,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结果母枝。结果母枝剪留2~4芽为短梢修剪,5~7芽为中梢修剪,剪留8芽以上为长梢修剪。巨峰等旺势品种常采用中、长梢为主,长、中、短梢相结合进行修剪。粗壮枝可长留,瘦长枝可短留。在主蔓和侧蔓下部留部分短梢作预备枝,用以更新枝蔓。

虫害防治

第一阶段

休眠期至芽萌动期。休眠期清园,剪除枯枝、僵果等,清扫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源。芽萌动期喷1次3°Be石硫合剂加0.2%~0.3%有机硅农用助剂,消灭越冬病源。

第二阶段

新梢生长期至开花前。喷1:0.5:200倍波尔多液,主要防治黑痘病和灰霉病危害幼叶、嫩梢、花序等。

第三阶段

落花后至果实着色前期。落花后喷1~2次3000倍速灭杀丁液防治葡萄透翅蛾幼虫危害嫩梢。每隔10~15天交替喷1:0.5:200倍波尔多液或1000倍70%甲基托布津液,也可使用三唑类杀菌剂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预防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等。生长前期阴雨低温天气较多时,叶片发生霜霉病也可喷800倍25%甲霜灵液,病害发生初期可使用烯酰吗啉防治, 花期前后如有叶蝉危害,可喷施25%吡虫啉2000倍液予以防治。6月中下旬果粒黄豆大小时进行套袋防治果实病虫害。

第四阶段

果实着色期至果实成熟期。采用人工捕杀防治天蛾幼虫。喷1:1:200倍波尔多液防治霜霉病、炭疽病、灰霉病、白腐病等。

第五阶段

果实采收期至休眠期。第2代天蛾幼虫危害时可喷3000倍速灭杀丁液。秋季阴雨天较多时重点防治霜霉病,可喷1:1:200倍波尔多液。

更多http://wapbaike.baidu.com/view/1627333.htm?sublemmaid=13760279&adapt=1&fr=aladdin&bd_source_light=1701851

葡萄大小粒

  葡萄大小粒属葡萄老大难问题,国内大多数葡萄园均有发生,坐果后果实大小不均,大的大小的小,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品质和销售价格及果农的收入,急需最佳解决办法。

葡萄大小粒,即大粒指正常粒,小粒指小于正常粒,像花生或黄豆粒大小,小粒里无种子,易先着色,一穗葡萄粒大小不均产品价值很低。在所有葡萄栽植地区都有发生,葡萄大小粒现象,巨峰类品种最易发生,而且很严重,其他葡萄品种也有发生。

引起葡萄大小粒的原因比较复杂,总结归纳如下:

一、授粉不好:授粉不好,不但造成大小粒,而且是大量落花落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授粉不好造成的大小粒,一般是有籽(有核)品种。授粉不好,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缺硼、二是花芽分化不好和营养不良、三是花期雨水多、低温。所以,注意在花前补充硼肥、在采收后保护好叶片,让枝条充分成熟和植株有充分的营养积累,是解决授粉不好的根本措施。

缺锌:缺锌引起生长素合成不足,影响新梢生长和果粒膨大。应该在花前、花后补锌。

二、生长过旺:花前使用氮肥过量或土壤中氮肥过量,会导致新梢旺长。开花前后,枝条过旺,会造成花序营养不足,影响授粉、花序的营养供应,造成落花落果和大小粒。控制氮肥供应、调控新梢生长,可以根本解决由于生长过旺引起的大小粒和落花落果。

三、激素类药物中毒:去年GA使用过量,会造成GA中毒,导致大小粒。

四、品种易发生退化引起的:巨峰葡萄3年生树龄以前基本上不发生葡萄大小粒,4~5年生以后体内基因发生退化极易产生大小粒且逐年加重

正确的措施:

A、剪枝前施底肥:平衡复合肥+肥施通磷酸二氢甲+硼+锌+根千条

A、花序分离期-----谢花期:使用药剂,结合使用(750倍-1000倍海岛素提高葡萄免疫力)+(防治病虫害)+使用(1000-1500倍锌+1000-1500倍硼)+滴灌冲施(易普朗高磷5公斤+肥施通多美滋200克),间隔7-10天连续使用两次。

B、控制枝条旺长:调控氮肥供应、化学药剂调控、绑梢等措施。

补救措施:没有补救措施,发现落花落果或大小粒,再采取措施已没有作用

葡萄落花落果

落花落果

(一)原因分析

根据作者的理解,落花落果有以下原因:

1、授粉不良造成的落花落果

营养问题:缺硼造成的授粉不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造成的营养分配不良或授粉不良。

极端天气:花期低温造成的授粉不良;花期雨水造成的授粉不良。

管理问题:氮肥的过量使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时,没有及时采取修剪、调整等措施。

2、病害造成的落花落果

(1)病毒病造成的葡萄树势衰弱,是导致严重落花落果、果穗形状不整齐、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白粉病,是花前花期造成花序、花序轴、花果等腐烂的重要原因。从这几年作者在田间观察或调查、室内病原分析的情况看,巨峰及巨峰系品种在大田以穗轴褐枯病为主 与灰霉病混合发生,个别以灰霉病为主 与穗轴褐枯病混合发生;保护地栽培、南方避雨栽培,以灰霉病为主 与白粉病或穗轴褐枯病混合发生;西部干旱区,遇到花序腐烂或脱落情况很少,但从采集到的标本看,以灰霉病为主。

3、其它

黑痘病、蔓枯病、花期绿盲蝽严重危害等,都有造成严重落花落果的记录;但属于个别现象。

(二)防止落花落果的措施

1、种植脱毒苗木是基础

2、栽培管理是关键

硼肥的合理使用;容易落花落果的品种花前摘心;水肥调控等,都是关键性措施。当然,不同的品种,应采取对应性措施。这是栽培科学家的内容,在此不赘述。

3、花前药剂的使用

花前是最重要的防治病害的时期。应根据栽培方式、地域不同、不同品种,明确造成落花落果的病害的种类,采取对应化合物和剂型。以下是几种情况的建议:

一般果园:50%多菌灵500倍或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

避雨栽培或保护地栽培:以控制灰霉病为主,兼治杂菌。保护性杀菌剂+防治灰霉病药剂,比如50%福美双1500倍+40%嘧霉胺800-1000倍

保护地栽培的白色品种:以控制灰霉病、链格孢为主,兼治杂菌。50%福美双1500倍+10%多氧霉素800-1000倍;或50%福美双1500倍+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

露地栽培的巨峰系品种:42%代森锰锌600-800倍+10%多氧霉素800-1000倍;或50%福美双1500倍+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

二、小黑点问题

1、露地栽培的巨峰或巨峰系品种

谢花后在果粒上出现小黑点。小黑点在果皮外面,不进入果肉,随着小黑点的生长,形成粗皮,类似于牛皮癣,随着果实的生长粗皮脱落。如果小黑点比较小或果粒比较大的时期出现的小黑点,粗皮脱落后,还能形成光滑的果皮,但一般没有果粉;如果小黑点比较大或果粒比较小的时期出现的小黑点,有些果粒会出现裂果、种子外露等,没有裂果的果粒,成熟时虽然粗皮脱落,但果皮粗糙、没有果粉、容易裂果诱发酸腐病。

原因:据资料介绍,是链格孢造成的。规范防控的试验园,没有此类现象。今年病虫害防控研究室采集标本检测,观察、分离、鉴定。欢迎、感谢大家提供标本。

防治方法:花前、花后使用药剂。

2、绿色或品种上出现小黑点

在幼果期至成熟前,果实的表面形成小黑点。小黑点很小,一般为圆形;不腐烂;不扩展;不进入果肉。成熟后小黑点依然存在,不腐烂,但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和外在品质。

原因分析:有些专家说是缺素症;有些专家说是蓟马危害;有些专家说是药害。病虫害防控研究室认为是一种病害,由一种或多种病原菌造成。从国内外的资料看,小叶斑病(已经鉴定出3种以上病原菌)、链格孢,都能造成类似症状。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已开始采集标本观察、分离、鉴定。欢迎、感谢大家提供标本。

防治方法:花后进行2-3次规范防治。50%福美双1500倍、42%代森锰锌600-800倍等广谱、保护性杀菌剂为基础,结合1-2次内吸性药剂,比如10%多氧霉素800-1000倍;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

附:以上为作者提供的现有信息,我们正在对这些情况进行跟踪、实验,会及时向大家通报新的进展。

国家现代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 

参与调查人员:王忠跃、李兴红、董雅凤

近年来,在巨峰葡萄生产中大小粒现象很突出,尤其4~5年生以上的树更为突出,成为葡萄生产中的老大难问题。据调查分析,巨峰葡萄产生大小粒现象主要是树势过于强旺所致,而造成树势强旺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产生葡萄大小粒有的是整株,有的是表现在某个部位或某个枝条上。因此,要根据不同葡萄园的特点,找出原因,加强管理,一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葡萄产生大小粒现象的主要原因: 

    1、肥水管理失控,施氮肥偏多,供水量偏大。 

    2、植株负载量轻,未达到相应的产量,枝条徒长。 

    3、修剪不合理,树势强弱不均。 

    4、单施化肥,忽视有机肥的施用。 

    5、在花期掐尖掰蔓时期偏早,叶片留的少。 

    6、花前追肥量不合理。 

    7、花期架面郁密,枝量多,造成花期架面通风透光不良,产生花期败育,坐果率低,果穗松而散。 

    8、植株的单、双蔓过短,架面过低,均导致植株生长强旺,尤其嫁接苗更为明显。 

    二、控制大小粒现象的措施: 

    1、控水:在花前,地表10厘米以下的土用手一握能成团为宜,一般花前2遍水即可,低洼地或黏重土壤1遍水或不灌水。 

    2、控肥:花前不施氮肥,少给或不给有机肥。坐果后果粒长到黄豆粒大时需大肥大水,硬核期至着色期要多施磷钾肥。 

    3、合理调整植株负载量:4年生以上的葡萄树均在10公斤左右为宜,花期结果枝不足20厘米长不留果,超过20厘米以上粗度1厘米以上的留双果穗,特别是立架拐弯处和梢头的壮枝,更要留双穗果或双枝单穗果,以果压枝。 

    4、合理修剪:结果枝距在25厘米以内的强壮枝(指1.2厘米粗以上的枝)要疏除。结果枝距超过20厘米以上的,要采取多芽修剪,以补充空位,但在翌年春季抹芽定枝时,要留两头去中间,要掌握好枝距。枝距在25厘米左右的,可留3芽剪,在翌年春抹芽定枝时抹去顶芽,留1~2芽结果,壮枝可留双穗果。结果枝距在15~20厘米长的,留基芽结果,其余抹掉,要保持树势中庸。 

    5、掐尖掰蔓:掐尖掰蔓时间不要过早,花前3~5天为宜,双芽结果枝组掐尖要留一长一短,短枝的6~8片叶,长枝(壮枝)8~10片叶为宜,果穗长10厘米以下的不掐或少掐,20厘米左右的掐去1/5。 

    6、切断表根:4年生以上已产生大小粒的巨峰葡萄树,均需要切断表根,其方法是:在秋后下架前,将地表根用铁锹齐茬切断,断根距植株基部不能超过10厘米,否则达不到效果。断根后,春季生长略有缓慢,叶片发黄,坐果后需加强肥水管理,迅速恢复树势。 

    7、扭果枝:在花前3~4天,将过于强壮的结果枝,在果穗上部进行扭枝,弯曲或扭平即可。 

    8、利用2次枝结果:在葡萄粒近于黄豆粒大时,已明显看出大小粒现象,可在5~6片叶处剪掉以上枝叶,利用2次枝结果,时间在6月20日前进行为宜,具有坐果率高,穗整齐,但成熟期晚7~10天。 

    9、利用膨大剂:在巨峰葡萄已明显看出大小粒时(花后15天左右),进行浸果穗1次(或均匀喷果)。在果粒有弹力至着色期,发现有裂果现象,应及时控水或雨后排水。 

    10、使用新型果树促控剂-PBO:它具有促进葡萄粒大、色正、早熟、防裂、增产的特点,用量应根据树势而定。第一次于花前1~2天土施,旺树适宜浇施,每株5~7克;中强树每株施2.5~3克,棚架每亩用量250克左右,篱架250~500克。第二次于花后25天左右喷施,药液浓度为100~250倍。实践证明,巨峰旺树使用PBO坐果明显增多,所以不需控氮肥,应在4月上中旬浇施尿素,每株100~150克,发芽以后结合喷药加入尿素。6月中旬以后以钾肥为主,叶面肥不能间断。采收后立即追2次产后肥,并灌水。9月底至10月初要施3000公斤以上农家肥,并灌2次水。 

    使用PBO促控剂应注意:土施的PBO残效期为1年,应隔年进行,第二年可采用喷施。使用PBO增产效果明显,要注意控制产量。

※XuWenjim2016-05-19 15:41:52修改了本文。

葡萄如何浇水

葡萄概述:

在众多果树中,葡萄比苹果、梨、桃等果树抗旱能力强。不少旱地葡萄园都能获得很高产量。虽然抗旱强,但适时灌溉则可以保证果实高产和优质。

土壤含水量为60%~70%时,根系和新梢生长最好。持水量超过80%,则土壤通气不良,地温不易上升,对根系的吸收和生长不利。当土壤水分持水量降到35%以下时,则新梢停止生长。新梢旺长期适度干旱还有助于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形成和葡萄品质提高。葡萄园的灌溉要考虑到葡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特性。

葡萄浇水的几个关键时期:

萌芽前:

葡萄萌芽前是第一个关键时期。这时葡萄发芽,新梢将迅速生长,花序发育,根系也处在旺盛活动阶段,是葡萄需水的临界期之一。北方春季干旱,葡萄长期处于潮湿土壤覆盖下,出土后,不立即浇水,易受干风影响,造成萌芽不好,甚至枝条抽干。

开花期:

葡萄开花前10天,也是一个关键浇水期。在此时期新梢和花序迅速生长,根系也开始大量发生新根,同化作用旺盛,蒸腾量逐渐增大,需水较多。

葡萄开花期,一般则控制水分,因浇水会降低地温,同时土壤湿度过大,新梢生长过旺,对葡萄受精座果不利。在透水性强的沙土地区,如天气干旱,在花期适当浇水有时能提高座果率。

落花后

葡萄落花后约10天,是第三个关键时期。在此期内,新梢迅速加粗生长,基部开始木质化,叶片迅速增大,新的花序原始体迅速形成,根系大量发生新侧根,根系在土壤中吸水达到最旺盛的程度,同时浆果第一个生长高峰来临,是关键的需肥需水时期。

着色期:

浆果开始着色是浆果第二个生长高峰时期,此时浆果生长极快,浆果内开始积累糖分。新梢加粗生长和开始木质化,花序迅速发育,这个时期供给适宜肥水,不但可以提高当年的产量与品质,还对下一年的产量起良好效果。

成熟期:

浆果成熟期,一般情况下在灌溉或水分保持较好的地区,土壤水分是够用的。如若降雨量不足,土壤保水性差,或施肥大的情况下则需灌水。浆果成熟期土壤水分适当,果粒发育好,产量高,含糖量也高。如水分大,浆果也能成熟好,但含糖量降低,香味减少,易裂果,不耐贮藏。

越冬时:

葡萄埋土防寒时,若土壤干旱则不便埋土,需在埋土前少量浇水。北方冬春干旱的地区,冬季有浇封冻水的习惯。

 

关于葡萄植株水分亏盈指标,可根据嫩梢生长状况作为灌水的标准,嫩梢尖硬而弯曲为正常生长现象;若嫩梢直立而柔软则为缺水表现,应立即灌水。摘自《红旗园艺》

※XuWenjim于2018-05-13 04:28:19修改了本文。

以下推文采用自研智能关联、组合专题技术…:

相关文章 延伸阅读

(文章仅为用户好友间自行存档分享,如有违规请在下方评论中留言说明,并点击上方举报钮,同时删除本文。) 本文二维码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