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干掉实体店再自己开,互联网巨头亚马逊这样侵占线上线下!
如今的亚马逊已不再是只卖书的电商,通过多年的公司收购、技术研发等动作,亚马逊拥有了遍及书、电子阅读设备(Kindle)、音乐、影视、云服务、手机、电脑、机器人、语音识别平台(Alexa)在内产品的多样化业务。
这样的亚马逊拥抱线下,会发生怎么的化学反应?它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2016年年底,在美国西雅图第七大街2131号,亚马逊开了它的第一家实体超市AmazonGo。这个被称为“径直出门”的超市既没有收银员,也没有结账的手续。顾客进门后,打开手机上的AmazonGo软件,从货架上拿取自己想要的商品,就能径直出门了——消费账单将自动在手机上生成并自动扣取费用。
与此同时,老牌实体零售巨头们却正处于一个尴尬的衰落期。
近日,美国最大连锁百货公司梅西百货传出被收购的消息。此前,梅西百货宣布将在2017年关闭100家门店,这大概占它门店总数的15%。西尔斯百货计划在2017年4月之前关闭30家Sears和Kmart门店。美国最大的药品零售商CVS也宣布将关闭70家门店。
瑞士信贷分析师尤金·克莱克(Eugene Klerk)上个月发布的份报告中提到,总部位于西雅图的零售巨头亚马逊现在的市值接近39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排名位于前八大的传统实体零售商市值的总和。
该八大传统实体零售商分别是百思买(Best Buy,BBY)、梅西百货(Macy’s,M)、Target(TGT)、JCPenney(JCP)、诺德斯特龙(Nordstrom,JWN)、沃尔玛(WMT)、科尔士百货公司(Kohl’s,KSS)和西尔斯百货(Sears,SHLD)。
这似乎意味着实体零售业已风光不再了。然而,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却宣布,亚马逊超市(AmazonGo)仍将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开设2000家店。
如今的亚马逊已不再是只卖书的电商,通过多年的公司收购、技术研发等动作,亚马逊拥有了遍及书、电子阅读设备(Kindle)、音乐、影视、云服务、手机、电脑、机器人、语音识别平台(Alexa)在内产品的多样化业务。
亚马逊拥抱线下,意图何在?通过其技术积累,它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从线上走到线下:亚马逊用了20年
1994年,一位叫杰夫·贝索斯的美国人开了一家叫Cadabra的网上书店。一开始,他通过网络折价出售书籍,大多数订单直接从分销商发货,或者从位于西雅图的仓库发货。具有远见的他很快看到了互联网的潜力——当实体的大型书店提供20万本书时,网络书店能够提供比20万本书更多的选择给读者。
因此,贝佐斯将Cadabra以地球上孕育最多种生物的亚马逊河重新命名,于1995年7月重新开张。作为电子商务的先驱,亚马逊一开始创立的网络购物功能至今被其它电商沿用。例如,一键式购物、图书预览、用户评论(好评或差评),以及个性化的愿望清单。
20年后,通过建立起强大的物流系统和成本控制,亚马逊成为了市值超3900亿美元的电商巨头。
根据亚马逊最新发布2016年第四季度财报,除了AWS云业务带来的营收,亚马逊其它综合业务营收为21.7亿,占总额42.1%,同比增长24.3%,环比增长57.3%。
拥有了庞大的市场体量和科技实力,这也就不难理解,尽管踏足线下,亚马逊背后的品牌营销意味确凿无疑,但在开线下实体店的确也折射出其亮点和自信——互联网走向实体店有着核心的优势:高科技和大数据。
以亚马逊线下超市AmazonGo举例,之所以能实现不用排队结账功能,背后是有亚马逊技术的支持。按照亚马逊在官网上介绍,AmazonGo超市使用的是最先进的购物科技,通过电脑视觉、深度学习、触感混合等技术完成对消费者在店内消费的记录。从顾客一进入超市的门开始,人工智能就在记录着人们的偏好和习惯。
把线上的服务延伸到线下
这并不是亚马逊第一次涉足实体店。早在2015年11月份,亚马逊第一家实体书店在美国西雅图市中心以北的购物中心University Village(大学村)正式对外营业。
按照亚马逊之前的宣传,店内出售的书籍均按照读者点评和网站预订书单选出,只有评分在4星以上的图书才有资格上架实体书店。对于消费者查找不便的痛点,书店中的工作人员还会手持小型便携式扫描仪来定位查找图书。
目前亚马逊一共开设三家实体书店,全部在美国西海岸。据外媒报道,亚马逊今年将在美国东海岸纽约市开设第四家。
每本图书下方黑牌上写着该书评价,这是亚马逊引以为豪的创新
在美国80%以上的零售销售额仍然属于线下交易的情况下,亚马逊也许正在想办法分一杯羹。
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亚马逊开设实体书店,其目的并不简单是销售更多图书,而是将书店作为电子商务业务的一个触角,吸引更多消费者成为Prime会员,从而推动网络零售业务。
从线上走向线下,更多的是一种竞争策略。线上企业的最大优势是依托互联网技术,为客户带来更多的选择、更好的价格和更方便的购物过程。反之,传统的零售企业有着丰富的零售经验、品牌深入人心,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最好的价格条款。亚马逊线下开店更像是把线上的服务延伸到线下——目的或许不在于靠实体店赚钱。
“快于市场的增速只能维持那么久,然后大数定律就会发生作用,”亚马逊前产品经理斯科特•雅各布森曾经针对实体杂货店表示,“你不得不进军一些不同的市场——而这就是一个不同的市场。”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在一两年前,我们常说的是所谓的“试衣间效应”或“陈列室现象”,即实体店查看体验产品,然后去价格更低的线上渠道购买这些商品。现在通过和一些从事零售行业的人接触后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逛街购物的体验不可取代,死守线上或死守线下都不是出路。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阿里巴巴也开始了线下实体店的尝试,提出了“新零售”。阿里巴巴于今年1月宣布计划将百货零售行业银泰进行私有化。
尽管亚马逊迈出实体店的步伐是谨慎的,但这些电商巨头的所做所为揭示了——在这个越来越被互联网所裹挟的时代,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将实实在在被更有头脑的互联网巨头侵占。
已对原文重新排版,阅读原文以下推文采用自研智能关联、组合专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