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PE、PB、PS、ROE、EPS含义及计算公式
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市盈增长比率) PEG=PE/(企业年盈利增长率*100)
PB:市净率=股价 / 每股净资产
PS:市销率=股价 / (每股收入=总市值 / 销售收入)
ROE: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报告期末净资产
EPS:每股盈余=盈余 / 流通在外股数 or 每股收益=期末净利润 / 期末总股本
beta值:(贝塔系数)
========.

PE:Price/Earnings 市盈率 也有叫做PER的,Price/Earnings Ratio
本益比,价格收益比,市盈率
市盈率反映市场对企业盈利的看法。市盈率越高暗示市场越看好企业盈利的前境。对於投资者来说,市盈率过低的股票会较为吸引。不过,在讯息发达的金融市场,市盈率过低的股票是十分少见。单凭市盈率来拣股是不可能的。投资者可以利用每股盈利增长率(Rate of EPS Growth),与市盈率作比较。对於一间增长企业,如果其股价是合理的话,每股盈利增长率将会与市盈率相约。公式:市盈率 = 股价 / 每股盈利.如果企业每股盈利为5元,股价为40元,市盈率是8倍。

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
计算公式是: PEG=PE/(企业年盈利增长率*100)
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是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 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是Jim Slater发明的一个股票估值指标,是在PE(市盈率)估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弥补了PE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当时他在选股的时候就是选那些市盈率较低,同时它们的增长速度又是比较高的公司,这些公司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PEG会非常低。
市盈增长比率(PEG值) 从市盈率衍生出来的一个比率,由股票的未来市盈率除以每股盈余(EPS)的未来增长率预估值得出。粗略而言,PEG值越低,股价遭低估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点与市盈率类似。须注意的是,PEG值的分子与分母均涉及对未来盈利增长的预测,出错的可能较大。计算PEG值所需的预估值,一般取市场平均预估(consensus estimates),即追踪公司业绩的机构收集多位分析师的预测所得到的预估平均值或中值。此比率由Jim Slater于1960年代发明,是他投资的主要判断准则之一。

PB:Price/Book value :平均市净率
股价 / 账面价值
其中,账面价值的含义是:总资产 ? 无形资产 ? 负债 ? 优先股权益;可以看出,所谓的账面价值,是公司解散清算的价值。因为如果公司清算,那么债要先还,无形资产则将不复存在,而优先股的优先权之一就是清算的时候先分钱。但是本股市没有优先股,如果公司盈利,则基本上没人去清算。这样,用每股净资产来代替账面价值,则PB就和大家理解的市净率了。

PS市销率=总市值/销售收入,P是股价,S是每股的销售收入,P/S或者用总市值除以销售额,这样算出的值叫PS。
PS即市销率估值法的优点是,销售收入最稳定,波动性小;并且营业收入不受公司折旧、存货、非经常性收支的影响,不像利润那样易操控;收入不会出现负值,不会出现没有意义的情况,即使净利润为负也可用。所以,市销率估值法可以和市盈率估值法形成良好的补充。市销率估值法的缺点是,它无法反映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即使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不影响销售收入,市销率依然不变。另外,市销率(PS)会随着公司销售收入规模扩大而下降;营业收入规模较大的公司,PS较低。用PS看企业潜在的价值,看它未来的盈利能不能大幅增长。PS低了就存在上升的可能。PS最低的股票是长线大牛股。

ROE,即净资产收益率(Rate of Return on Common Stockholders’ Equity )的英文简称,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
作为判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一直受到证券市场参与各方的极大关注。分析师将ROE解释为将公司盈余再投资以产生更多收益的能力。它也是衡量公司内部财务、行销及经营绩效的指标。
ROE的计算方法是: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报告期末净资产

EPS,是每股盈余(Earnings Per Share)的缩写,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
EPS(每股盈余)=盈余/流通在外股数,传统的每股收益指标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期末净利润÷期末总股本。EPS为公司获利能力的最后结果。每股盈余高代表着公司每单位资本额的获利能力高,这表示公司具有某种较佳的能力——产品行销、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等,使得公司可以用较少的资源创造出较高的获利。

beta值,(贝塔系数)
是一种风险指数,用来衡量个别股票或股票基金相对于整个股市的价格波动情况。β值越高,意味着股票相对于业绩评价基准的波动性越大,反之亦然。 当β=1时,表示该股票的收益和风险与大盘指数收益和风险一致;当β>1时,表示该股票收益和风险均大于大盘指数的收益和风险。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股票β值表示投资组合对系统风险的敏感程度:β值为1,表示指数变化时,股票价格会以相同的百分率变化;β值为1.8时,表示指数发生1%的变动,股票价格会呈现1.8%的变动;β值为值0.5时,表示指数发生1%的变动,股票价格会呈现0.5%的变动。行情上涨时,一般选取β值偏高的投资组合;行情下跌时,一般选取β值偏低的投资组合,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收益。当然,β值是历史数据的统计,有一定的时效性,这一点在应用时必须考虑。贝塔系数是量度股票投资系统风险的指标。所谓系统风险是指股票投资中没有办法通过分散投资来减低的风险,即是由整体经济状况和整体市场因素所造成的风险(如利率变动),与个别公司没有直接的关系。与其相对的是非系统风险,即由个股的个别因素(如会计丑闻)所造成的风险,是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消弭掉的。金融学运用了贝塔系数来计算在一只股票上投资者可期望的合理风险回报率: 个股合理回报率 = 无风险回报率*+β×(整体股市回报率-无风险回报率) *可用基准债券的收益率代表 贝塔系数=1,代表该个股的系统风险等同大盘整体系统风险,即受整体经济因素影响的程度跟大盘一样; 贝塔系数>1则代表该个股的系统风险高于大盘,即受整体经济因素影响的程度甚于大盘。贝塔系数越高,投资该股的系统风险越高,投资者所要求的回报率也就越高。高贝塔的股票通常属于景气循环股(cyclicals),如地产股和耐用消费品股;低贝塔的股票亦称防御类股(defensive stocks),其表现与经济景气的关联度较低,如食品零售业和公用事业股。个股的贝塔系数可能会随着大盘的升或跌而变动,有些股票在跌市中可能会较在升市具更高风险。
β系数是衡量股票收益相对于业绩评价基准收益的总体波动性的指标,用于衡量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对系统风险指标的测量,在大盘处于趋势性较强的行情中进行有效的选股。β值越高,意味着股票相对于业绩评价基准的波动性越大,反之亦然。 当β=1时,表示该股票的收益和风险与大盘指数收益和风险一致;当β>1时,表示该股票收益和风险均大于大盘指数的收益和风险。 [1]
基于β系数的上述特性,经过对不同行业的β值的比较发现,一些估值水平稳定的行业如有色、交通运输、钢铁、公用事业 等,他们的稳定β值一般都小于1,从这些行业特征我们也可以得出一般低市盈率股票和周期性股票的β值比较小。相反,那些有较高成长性的高市盈率股和题材股的β值一般都大于1。
针对不同板块β系数的大小,可以给投资者提供不同阶段的选股思路。以今年上证指数的表现为例,1季度大盘出现单边下跌的趋势性行情,对于仓位控制比较理想的投资者当然首先选择趋势投资,尽可能的保持较低比例的仓位是取胜之道。但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可能会面临持有何种股票而又能抗跌于大盘,有了β系数概念后,投资者就会明白为何在下跌趋势中,机构投资者更愿意换仓到β系数较小的股票如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因为他们的β值小于1,在下跌过程中,其跌幅可能小于大盘指数。搞清了这一原理后,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可能是一轮反弹行情,这时候投资者应该选择β系数比较大的股票,这样可以获取超过大盘指数的超额收益。我们发现这轮反弹行情中以中信证券 为代表的券商股具有较高的β值,他们的涨幅也远超大盘。未来反弹若能延续,投资者可继续关注军工、航空、机械、新能源等高β值的题材股,一旦市场重现回到调整市道,则及时换入低β值股票,可以减少风险。
贝塔系数如何衡量股票或股票基金的风险.富牛套利[引用日期2015-08-12]
以下推文采用自研智能关联、组合专题技术…:
相关文章 延伸阅读
(文章仅为用户好友间自行存档分享,如有违规请在下方评论中留言说明,并点击上方举报钮,同时删除本文。)
本文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