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宋少卫做客新浪谈孩子厌学家长该怎么办

2013年10月14日 宋少卫 | 字体大小 | |繁體|

本文综合选摘了新浪教育对青少年心理专家宋少卫的几次访谈。

宋少卫:厌学现在已经是 普通现象,北京市的调查显示北京中学生厌学学生已经过半数了。这个厌学的定义比较简单,就是孩子们对现行学校里面的功课感觉厌烦,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孩子厌学是 应试教育导致的,我们把所谓的罪魁祸首推到应试教育上面,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我觉得根本是家庭教育。因为孩子0-7岁是关键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7岁的孩子心理素质80%已经健全了,也就是说你 送到小学的时候他已经是80%的成品了,剩下的20%是在学校里面培养出来的。其实孩子的厌学应该是在0-7岁甚至是0-5岁就已经埋下伏笔了。

主持人:父母们在孩子们上 学以前做过什么会导致孩子厌学?

宋少卫:简单说有两个字最关键,一个是美字,一个是爱字,我觉得孩子对这两个点上体会不充分。首先就是说他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没 有感觉到美,比如说他看不到大自然的美,他在家庭里面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美。

我们知道学习动机一定是有原因的,我小时候特别典型,我是为奶奶学习的,因为我觉得奶奶特别辛 苦,我一定要努力成长。我爱我的祖母,我就会为她努力创造我的未来。但是慢慢的感受到对家庭、社会使命的时候,慢慢的变得不再那么幼稚了,但是开始的动机是很简单的。而现在的孩子感受不到 美,当然就不会有爱了,因为爱是美达到高度之后的结果,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孩子爱和美的体验不够就会厌学。

主持人:可能有家长不同意这个说法,现在的孩子为什 么感觉不到爱,我们给他的爱那么充分。

宋少卫:确实是,我们如果说任何一个家长不爱孩子,那个家长是不会服气的,但是我们说他不会智慧的爱孩子,你的爱不一定 有效,可能80%的人难辞其咎。因为我们现在社会发展很快,物质发展得很快,但是精神文明上的东西没有跟上来,所以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在物质满足的同时出现很大的心理需要不足,这个是相对的。这 里面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概念,叫做儿童的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简单说是当我有一个好的东西,还有一件不那么好的东西我必须都要完成的时候,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先满足不好的事情,比如 说我先学习再出去玩。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先出去玩,然后再想起来我必须要去做作业,能做多少做多少。延迟满足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讲是任何一个人要成功的必备素质,而这个素质是在0-5岁我 们的家长用我们所谓的爱无条件的及时甚至是超前满足。

主持人所以培养不起来延迟满足的能力,所以等他有一天做功课的时候,发现跟他玩产生冲 突就受不了这件事情。

宋少卫:对,从生理和心理角度来说,这一项心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可是我们也看到现在的家长一方面 好像给予孩子非常多的关怀和照顾,但是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很小就开始要学好多东西了,那时候孩子也要放弃很多玩的时间,难道这样长大的孩子延迟满足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吗?

宋少卫:没有。实际上是家长在犯两个极端的问题。昨天我跟朋友在一起,他跟我说女儿现在3岁现在已经出现很多麻烦的问题,爸爸自己是很有原则的,女儿只要看好一样东西,爸爸就觉得 给她买是我的义务和责任,立刻就去买。同时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我要开始给她树立一些学习的基本原则。那你就会发现,这个孩子的生活原则和学习原则严重不对称,但是对孩子来说他的学习和生 活其实是融合为一体的,但是我们家长人为的把它分成两个双重标准,这对孩子来说是很糟糕的。其实很多小孩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一方面被过分的关爱,甚至被过度的关注,甚至有些孩子注意力不 集中,这是被过度关注导致的。

比如说小明是一个小孩,他正在家里玩积木,这个时候奶奶进来了问小明你晚上吃什么,吃饺子还是吃馄钝?孩子被打断了一次。过一会爷爷回来了,说我买 了西瓜,你吃块还是吃汁。过了一会妈妈又回来了,说赶快过来妈妈抱一抱。这跟我们小时候正好是相反的,我们小时候如果不找大人的话大人会很高兴,但是现在是4-6个大人关注一个孩子,他会随时 随地的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纠正他。现在中国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低,55%的孩子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日本的指标就比我们明显要高30%-40%,再比如说美国同龄孩子的指标也比我们要强。

主持人:我们天天说人家进行的快乐教育,对孩子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孩子随便玩,但是随着发现人家孩子的注意力反倒比我们孩子的注意力要集中。我们孩子好像从小 被严格的教育过,但是反倒注意力不集中。

宋少卫:其实每个人都想表达我对家里唯一这个孩子的贡献,但是你贡献的结果就是你给他的压力过大。就像探照灯一样,每 个人都是一个探照灯照在他身上,他是很快会被烤焦的。

家庭教育要首先教育家长,虎妈狼爸做法虽然欠妥当,但狼爸做法有一定道理,现在社会人与人的问题基本规则没有了,孩子不尊重 父母,基本的敬畏心没有了,我们没有宗教信仰,以前敬畏天地,敬畏父母作为重要的问题,把他上升到信仰问题上。

很多家长习惯于把孩子捧在手心里,顶在头顶上,是很糟糕的做法。如 果我们学老子的思想,我们发现通篇在讲家庭教育,其中非常重要的思想,一定要把孩子让他居下。今天说我们孩子学习不成功,人生不得道,在心灵层面没有自我人格的亮点的东西,这个原因在哪里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今天的教育只是授业而不传道。而传道很大要求是家庭教育环节。

怎么传道让孩子学到这个东西?第一家长要受教。把孩子从原来的居上变成处下,第二个事情 是见习。教育到今天,变得很纠结很古怪,一切东西我都是用花钱很高贵的一些方式方法引领教育孩子,我要教舞蹈、芭蕾舞,我要教马术、高尔夫,这些东西离我们生活很远。

真正的教育 ,刚开始要教孩子洗菜,菜上没洗干净的把它放到嘴里去,这些教育很好。失去这些的东西孩子是不接地气的,这个人不健康,很多事情不了解。

第二个是静守,孩子要安静的能够自我去反 思问题。只要有中国孩子在场面一定是很热闹的,一个孩子能不能静的下来,首先看他会不会尊重别人。这个习惯小的时候要养成特别容易,比如我家里带孩子,我夫人睡觉我悄悄的噓他,他慢慢会养 成习惯。有时他看到妈妈睡觉,他会噓说妈妈在睡觉。

以下推文采用自研智能关联、组合专题技术…:

相关文章 延伸阅读

(文章仅为用户好友间自行存档分享,如有违规请在下方评论中留言说明,并点击上方举报钮,同时删除本文。) 本文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