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报告化验单指标的解读(留)
同时请参考:美国《真简单》杂志发表的各科名医整理出的一组与健康有关的 最完美指标(教你看懂体检表和检验报告)
血压:
成人的理想血压应该是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当在安静状态下,不同时间,连续两次测量血 压值大于或等于140/90mmHg时,就可以称为高血压。
有糖尿病和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更低一些,应以130/80mmHg为宜。
血脂:
一般人的血脂 水平按如下标准要求,这种要求也常被各医院检验科做为化验单的正常参考值印在化验结果上:
总胆固醇低于5.72mmol/L(220mg/dl)正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胆固醇)低于 4.16mmol/L(160mg/dl)正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的胆固醇)高于1.04mmol/L(40mg/dl)正常
甘油三酯低于1.70mmol/L(150mg/dl)正常
如果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 化、冠心病、糖尿病情况,血脂水平的要求就更严格,不能以化验单的参考值为标准。例如,有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应该低于3.64mmol/L(140mg/dl);有冠心病、糖尿病时,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就应该更低,低于3.12mmol/L(120mg/dl)。
血糖:
中老年应该把血糖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正常时空腹血糖《5.6mmol/L,当空腹血糖在5.6-6.1mmol/L时, 属于糖耐量异常,当空腹血糖≥6.1mmol/l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择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血常规:
白细胞: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每立方毫米血液里为4000-10000个。如果数值偏低,则说明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皮肤表面容易感染病。如果身体有炎 症时,如扁桃体炎、肺炎、阑尾炎等等,体内白细胞的数值就开始剧增,用来吞噬细菌。
红细胞: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有赖于红细胞运载血红蛋白为组织携带氧气。红细胞太低,可能会贫血, 典型的表现为上楼气喘吁吁,脸色蜡黄。红细胞多了也不好,会使得血液黏度增大,引起血液流通不畅。
血红蛋白:主要是携带氧气,每100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男性约120~160克,女性约 110~150克。优秀的运动员则可以达到170-180克,由于携带氧气的能力强,所以体力好。
血小板:当我们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起到止血作用。正常情况下,每立方 毫米血液中有10-30万个。当血小板过少时,止血困难,一有伤口就麻烦了。当然血小板过多,也易形成血栓。
尿常规:
如果肾脏有病变,大部分都能在尿常规中 有所反映。尿常规化验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有无蛋白、有无白细胞等。单从尿液的颜色上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来,比如透明淡黄色的尿液变成血尿,则有可能是肾结石、尿路感染等 。在正常情况下,尿里是不会发现蛋白、白细胞,如果发现尿常规里有任何两项都应该尽早看医生。
乙肝两对半:
一般两对半和肝功能同时检查,肝功能稳定时即 使大三阳、小三阳也不用特别紧张,不一定需要治疗。如果肝功能不好,转氨酶长期升高,则病情可向肝纤维、肝硬化转变。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 原e抗体核心抗体临床意义
-+---注射过乙肝疫苗有免疫
+--++①④⑤阳性,俗称“小三阳”,传染性弱
+-+-+①③⑤阳性,俗称“大三阳”,HBV病毒 复制性强
+---+急性HBV感染、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弱
秦鉴认为,在一次体检中,当检验数据高于或低于参考值时,有时有确诊价值,有时可能只是一个警讯。所以,应进一 步查清异常数据的真正意义,并遵从医生建议,改善日常生活习惯,以减少致病危险因子,或是到医院做进一步的确定诊断和治疗。
解读体检报告里的秘密
抽血 、量血压、做B超、查胃镜……一通“折腾”后,一份体检报告就递到了你的手上。翻开看看,那些专业术语和化验单上升升降降的箭头通常会让外行们眼晕。究竟体检报告里隐 藏了怎样的秘密?它可能指向的是哪种病?异常指标里,哪几个最重要?下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陈玉辉副主任医师,专门为您解读体检报告里的“秘密”。
不要被一次阳性吓倒
“医生,这个指标阳性,是不是很严重啊?”这是在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科),专家们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其实,对体 检报告中的阳性结果过度焦虑完全没有必要。
指标数据不在正常值内,也不代表一定有病,例如休息不好转氨酶会增高。体检的许多指标本身就是处于一个动态水平上,体检测到的是一个瞬间 的数值,但不能作为诊断的完全依据。广义来讲是一个提示性指标,并不是所谓“金标准”的诊断指标。以空腹血糖为例,超过正常值范围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情绪紧张等原因也可能造成 生理性增高。因此,还需要复查及进一步做餐后2小时血糖、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才能确诊。
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指标,因为“肿瘤”二字特别引人注意。一旦发现指标数据 非正常,就立刻觉得自己的健康出了大问题。事实上,不能过分依赖这些数据。例如,AFP (甲胎蛋白)是一个肝癌的检查项目,但有50%的肝炎和肝硬化的病人,甚至妊娠妇女也有增高。确诊癌 症的最科学依据是临床活检或冰冻法。所以,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肿瘤指标超标,不必恐慌,但是最好去医院复查。
拨开正常指标看“风险”
“指 标未超出正常值,不代表绝对正常。”专家说,目前,大部分体检指标的设定是根据疾病标准而非健康标准来定,换句话说,体检指标正常只能说明身体状况达到60分的及格标准,却不能说明身体 是健康的。
看体检报告不只是看有没有病,还要看有没有得病的风险。报告是静态的,人是动态的,体检指标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血脂、胆固醇指标的正常值标准仅仅针对健康人群,但对于高 血压等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这样的数据可能就是一个危险的状态。
体检中,一些体检者的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虽然没有达到致病程度,但也为健康敲起了警钟,比如空腹血糖 6.1~7毫摩尔/升的人可能是隐性糖尿病患者,不一定要吃药治疗,但饮食结构的调整、运动量的增加都是必要的。复检时要特别留意这些曾处于临界值的项目,如果没有下降,就应去专科做进一步检查 。
因此,拿到检查结果应该积极咨询医生,并将个人的家族病史、生活习惯、食物耐受等信息告知医生,积极配合体检中心的健康管理。医生不仅可以结合你个人的生活习惯、家族遗传以及其 他相关指标来分析、提醒你,给你有用的建议,还能告诉你,你所检查的项目是不是齐全。
对比每次“数据变化”
“我的体检数据显示,一些敏 感数据总是在上升。
一年比一年高,难道说我距离糖尿病或高血压已经不远了。”体检中,经常有些细心的人特别注意自己各项数据的变化。比如血糖、血压或血脂等数据的变化。
每一份体检结论是对体检者健康状况的概括和总结,是医生根据各科体检结果,经过综合分析对体检者开的健康处方,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治疗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即使每年体检都 没问题,也应该把以前的体检报告保存起来,作为每年的体检报告对比参考。
学会历史地看体检报告,纵向比较更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当你拿到最新的一份体检报告,看到里面某项指标有 个箭头,哪怕数值比参考值大了很多,也不必太紧张。你首先要做的是拿出去年、前年,甚至更早年的体检报告。看看这些年身体有哪些变化,如果发现某些指标在持续升高,或者突然增高,要及时找 医生。
这样可以提前预知未来5~10年内患某种慢性病的几率,方便及时提醒自己,不可忽视医生提出的各种干预、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饮食、营养、锻炼、作息、药物,等等。
读懂身体密码的“234”
1.尿常规:记住2个重要指标
尿蛋白——提示肾功能的关键指标, 不管是几个“+”,都应去肾病科筛查一下。
尿隐血——提示意义要差一些,结合红细胞一起看,如果仅仅是尿隐血一到两个“+”,没有红细胞,问题不大。 这与尿隐血的试剂本来就比较敏感、体检前做过剧烈运动、女性月经期间或月经刚结束等因素有关。但如果长期阳性(3次以上),不管是几个“+”都要引起重视。
2.血常 规:3个指标容易异常
白细胞计数——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指标减少多见于某些杆菌、病毒或原虫感染。指标增高多见于 细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脓肿;各种恶性肿瘤,如转移性癌,肝、肺、胃肠道肿瘤等也会导致白细胞增多。如果不是生理性波动导致的白细胞计数异常,最好在一个星期后去体检 医院复查。
血红蛋白——是人体内负责运载氧和二氧化碳的一种蛋白质。临床上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克/升,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克/升归为贫血;如果是临界或者轻度 的话,可以通过多吃含铁的食物,如黑木耳来调节,中度以上的建议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补血。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在止血、维护血管内壁完整、伤口愈合、炎症、血栓形 成等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减少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增多多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急性失血、癌症患者等。血小板太低,身体容易出血,出血后伤 口不易愈合。太高容易出现凝血。
3.生化检查:4个“针对”要警惕
针对肝功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酞酶。其中, 过度疲劳、剧烈运动等也会导致肝酶升高。不过,一般低于2倍正常上限,且呈一过性,很快恢复。
针对肾功能——肌酐、尿酸、尿素、肾小球滤过率;如果几个指标一起升高,则 需要引起重视。第一次查出血尿酸偏高,身体没有症状,更多考虑为高尿酸血症,通过饮食控制,并定期复查随访即可,若伴有关节疼痛,或者本身就有痛风的,尽快求医用药。
针对血脂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
针对糖尿病——空腹血糖在排除吃过东西等外界干扰因素,检查结果超 过7.1,要去专科复诊。还有一种情况,空腹血糖连续几年持续升高,哪怕每次都在正常范围,不及时干预,下一年可能就查出糖尿病。
“三高一低”——尿酸高、血糖 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是生化体检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临床上称之为代谢综合征,主要是由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改善。(摘自《祝您健康 》作者 吴志)
※XuWenjim于2018-11-15 09:43:40修改了本文。
以下推文采用自研智能关联、组合专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