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保险互联网化创新话题

2015年2月26日 保险信息化群聊 | 字体大小 | |繁體|

毕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保险场景的探索将进入一个新纪元

徐怀哲:与互联网厂商比,保险行业的UI及流程都过于复杂了

毕闯:我经过一系列的痛苦的思考,成立项目组,在移动平台上完全按照互联网流程梳理原来的流程,而不是耦合

毕闯:不是复杂的问题,而是无效的问题

BEN:胆子的问题

张立东:@人保寿险–许振辉建立连接、建立共同事件、建立互动与分亨,微信现在只在事件上不足,事件复杂,需要场景,所以场景下共同事件建立是未来的商机。[调皮][呲牙]

黄翀:我建议按照互联网用户的角度将原有保险业务流程碎片之后,按用户的节奏推进实际业务流程,是不是可行?

波波夫:也得牺牲一部分数据完整性吗?

徐怀哲:@毕总,对,焦点分散,无效流程过多。系统冗繁。小核心、大前置、轻量化的系统集合。

徐怀哲:@黄翀,C2B

波波夫:业务碎片化,保费小额化

黄翀:我觉得既然谈到互联网,就是用户至上。咱们能做的是引导用户习惯。灌输给他们的不一定是他们要的,他们要的不一定咱们能给

黄翀:碎片化就是让用户自己适应,险企也可以在投石头的过程中,不断迭代。假设错了,就调头

徐怀哲:顺利、但不完美,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毕闯:我准备先试试

黄翀:旁观者角度看:腾讯正在不断去拓展支付场景,比如餐饮-点评、外卖-饿了么、还有挂号网等等。但其腾讯在放弃ECC(腾讯电商控股公司)的同时,入股了京东,就表明了腾讯对于电商的看重。阿里是有点难。

张立东:场景化、碎片化是趋势,但目前的问题是保险公司以部门职责的科层组织模式,难以快速应对,难以快速、迭代式的优化服务客户的流程。如果成立项目组协调多个部门梳理优化一遍流程需多久?还没有系统化、自动化,可能就已经落后啦。[调皮]

黄翀:但是阿里做的时间久有基淀

毕闯:我们必须有开头,才有时间积累和沉淀

毕闯:等不起

毕闯:我干过设计产品的活

毕闯:我会用现在的产品对比运行

黄翀:实际保险产品可以挑选长险,长险的问题是与客户交互频次少,无法做到产品拖尾。调整好这两项,基本就可以迎合互联网用户

黄翀:同意,只有对比运行才能看到效果

毕闯:我不缺提出反对意见和小概率的人,他们会提醒问题[呲牙]

曹京春:呵呵,好想法!

黄翀:保险不像理财,更不像银行。用户最容易忘记的就是公司。买产品时是激情也好,刚需也好,一阵过后就不再有想法了。所以增加互动频次,拖尾是有效提醒客户的一种策略

APPLE :@天安人寿毕闯[鼓掌]

毕闯:但首先要顺应客户习惯

黄翀:同意,顺应的同时,进行引导。引导可以通过制造场景,隐形完成。比如,游戏啊,互动啊,分享啊之类的策略

毕闯:所谓专业在这一问题上忘了以客户为中心,我对新组长说,把困难留给自己

黄翀:对于IT不缺乏策略,缺乏的是对用户的认识和理解。这个也是建议迭代的原因

毕闯:我们不能因为一个逆选择,让100%客户替你买单

黄翀:您也可以选择一个根本卖不出去的产品进行试验啊,就不用承担绩效风险了

毕闯:我不怕

毕闯:卖不出去的我才不侧

徐怀哲:逆选择可以通过定价等其他风险手段来控制。核心是对客户、标的的风险识别能力

毕闯:解决逆选择我个人以为是组筛选和专业能力问题

Uno Yan:@天安人寿毕闯试试家财险?有宣传作用

毕闯:我不能

毕闯:我要全部改了

毕闯:我抢头条

毕闯:哈哈哈哈

qinzhh:等头条。。

毕闯:总有一个先吃螃蟹的

Uno Yan:期待头条

毕闯:说心里话,互联网流程比保险的合理

黄翀:头条可以抢,要看是哪个领域了。是移动平台上(APP),还是销售产品和业绩上,还是业务模式创新上了

毕闯:移动平台app

姚世新:但首先要顺应客户习惯 [强]超赞

qinzhh:APP吸引客户才行

徐怀哲:移动平台app是2C

徐怀哲:@毕总,移动平台app是2C还是2E?

毕闯:我觉得首先要去做,然后看客户的反应改,靠想没有戏,好的体验是改出来的

姚世新:抓住了客户的习惯,就等于给客户提供了一个引导消费的滑梯,客户不自觉地就跟着滑下去了。

毕闯:2c

徐怀哲:@毕总,请教一下如何让客户愿意安装这个app呢?

黄翀:APP的问题还是有的,一、用户角色是谁?销售员还是用户,二、完成的目标是什么?快还是好

毕闯:这是我们最近一段冷漠期之后,反思决定先从后台开始

徐怀哲:紧靠保险的粘度可能不够

毕闯:当然是客户,代理人不是客户

黄翀:对啊,代理人是用户

qinzhh:app目前碰到是安装数量,如何吸引最终客户。

毕闯:先不考虑这些问题,先弄傻了再说

黄翀:客户为什么安装我们APP,务必有交互频次的需求才能有动力去安

毕闯:我们推行的tpad已经占到销售团队的60以上

毕闯:都是自己买,公司不给配

徐怀哲:@毕总,我觉得这个app不冠名某保险公司,要起个响亮的名字

黄翀:与其这样,是否可以考虑使用轻应用,架构在第三方平台上会更有效果呢?

qinzhh:代理人安装的是公司的要求,那个不算。

毕闯:代理人是先使用,很多客户也问,可不可以他来卖保险

毕闯:我们不是公司要求

qinzhh:哦[强]

毕闯:我们对代理人一台都不配,你喜欢自己买

徐海堂:@人保寿险-黄翀交互的前提是客户有交互的意愿

毕闯:我们做的不是承保系统,而是移动的柜面

毕闯:这样说,做才有后面

许振辉:保险app肯定从业务员入手

黄翀:是的,如何提高意愿?保险行业是弱势的

黄翀:这里讲的是客户,而不是业务员。

毕闯:我们一直在等手机版的机会

毕闯:慢慢来,总要走在这条路上

徐海堂:如果客户没交互的需求,我们的app隔几天就要弹出来与人家交互,过不几天就是被卸载的命运

黄翀:是的

黄翀:这个就是风险

毕闯:这是不可避免的,包括我们软文、兴趣点都需要专业团队来运行

黄翀:我总觉得,这种往客户设备上安装的策略有些曲线。

毕闯:这个也要开始改

qinzhh:自动开机启动都几乎会被卸载。。。

姚世新:如果在手机上买车险像买理财一样方便,会有许多人愿意尝试

毕闯:可以用不同版本

黄翀:但是车险也只有一年一次

徐海堂:是的,我就装过人保的车险app

姚世新:还有其他短期保险

黄翀:服务才是粘客户的关键

黄翀:这就是我建议毕总做长险的原因

毕闯:我深刻的体会就是,一切好的东西来自不断地虔诚的修改

毕闯:我都想试试

姚世新:你提供购买方便,就会去关注其他产品

毕闯:我并不想解决什么问题,我先走进去

黄翀:交互是咱们可以控制的,只是从什么位置开始下手的问题

qinzhh:看到每天都有收益,才会有点动力用这app。

徐怀哲:简单易用,高频互动(有效互动)

毕闯:这个在后台我们是没有问题的

黄翀:其实你看到了收益,你也不会用这个APP

黄翀:你只是不停的看,看到爽而已

毕闯:当然app需要什么人来想象是个问题

姚世新:在手机上把零钱买理财很方便,如果车险也可以像买理财一样,有零钱就存进去,像话费一样,按月收费也不错

qinzhh:。。。每天都看,就会顺便关注其他产品

黄翀:恩,那会不会存在转保他家的可能性呢?

徐海堂:支付宝在交互方面做的有一点就特别好:不管什么时候打开,就告诉你,你今天通过余额宝又挣了几块钱

毕闯:没有QQ就没有微信,没有微信就没有语音微信,没有这一切就没有红包,没有红包就没有微信支付

qinzhh:不过,支付貌似都逃不过支付宝,银联,微信支付。。

姚世新:健康产品、家财险、养老产品,都可以分期付款,小额的交付,没有付款压力

毕闯:这个我们已经实现了业务员业绩查询和客户退保价值查询,其他的都可以,不过需要整个公司体系全面提升

金鹏:为什么APP每天都需要人点?我想看天气的时候才用墨迹,想旅行的时候才用携程,出远门的时候才用高德。行业APP只要做到想到保险的时候点你就大功告成了。

黄翀:也许是,没有QQ就没有微信,没有微信就没有平台,没有平台就没有场景,没有场景就没有应用呢?

金鹏:现在大家都没做到这一点,很大的蓝海

毕闯:对于这一点,我的想法是首先我们自己要有场景思维

徐怀哲:有一个app我觉得做的挺好的,保险黑板擦

qinzhh:目前为止,确实。。

徐海堂:钱数不大,还咔咔蹦出来。我有问过好多有余额宝的同事,有好几个说都养成每天起床打开看余额宝的习惯了

毕闯:这些东西最重要的不是开发者,而是各种用户的吐槽,我们虔诚的改进和不断开发

毕闯:我们不期待弄出一个神器

徐海堂:看到咔咔蹦的数字,知道今天又挣了几块钱,心情就老好了,愉快的一天就此开始[呲牙]

毕闯:我至少应该可以让客户看到每天可以贷多少保单价值出去吧

毕闯:我至少应该看到公司所有的活动和折扣吧

金鹏:还是那个老问题,岛上所有的人都不穿鞋,是该不该去卖鞋? 现在大家没有使用APP买保险的习惯,要不要上APP?

徐海堂:嗯,保险产品现在就是对客户不透明

姚世新:让客户买保险就像网购一下方便随意,就没有顾虑了。光靠增送保险,是不是长九之计。客户也会有顾虑。

毕闯:这个不能犹豫了

姚世新:让客户买保险就像网购一下方便随意,就没有顾虑了。光靠增送保险,是不是长久之计。客户也会有顾虑。

毕闯:如果春晚不结束,摇就不会停止

qinzhh:只要核心算的过来,app能让客户不断的看到好处。

毕闯:弄出好处来

黄继承:满足获利心理要一步步来

毕闯:快变且耐心

毕闯:获利是最终的,总有前面的垫脚石

毕闯:一批一批的人前赴后继才行

黄继承:是的

毕闯:我们先摸石头过河吧

毕闯:我判断不了未来,就向未来走过去再说

徐海堂:[强]

毕闯:大家那么多好主意,只可惜都停留在议论上,我想可能走着走着就发现了什么

毕闯:我原来说过一个观点,创新是行动的副产品

姚世新:[强]

波波夫:毕姥爷这话有道理

毕闯:当然APP只是个皮,再光鲜也需要里子好

毕闯:所以可能要全面颠覆流程

qinzhh:把给中介,第三方的手续费之类让利出来,APP购买大优惠

毕闯:有时候也需要先制造场景,产品经理才有想象力,这就是许总说的在这个时代信息部门非常有机会

毕闯:是的,解决交易的佣金成本就可以赢得客户,但是必须是头条

qinzhh:先保险互联网化,在做新的

黄继承:这类App其实一些公司是有的,比如平安!都在完善中不过,不断向前就是创新了!

毕闯:我依然坚持保险不是全部买给富人的

毕闯:不骑马,怎么能变成黑马?

黄继承:呵呵

毕闯:当然这需要承担压力和责任

毕闯:需要容错

毕闯:但这两点都是互联网精神

qinzhh:app出来,公关努力头条去。

毕闯:正在努力啊,不过不仅仅是APP问题,涉及的事情真多

qinzhh:看恩,网络媒体,纸质媒体。软文大发布。

黄翀:事情多而杂,方向性,流程再造,产品选取,用户体验,产品发布,运营,炒话题。缺一不可

tianjie:关键是让明白人觉得值得买

毕闯:一点小问题就涉及到方方面面

黄翀:我觉得是把,明白人弄成傻子,然后咱们让他买

tianjie:傻子也不会随便扔钱

毕闯:是,传统保险人士很多活都不会干

黄翀:而且他还愿意买,买完还介绍别人买

黄翀:小米,多典型

毕闯:我们缺失了很多东西,还要从队伍开始

毕闯:奶奶的

黄翀:哈哈,毕总要是烦了,这个事情还是交给我们做吧

毕闯:你做也很好啊

tianjie:小米能压成本

毕闯:事实上,我们是希望通过这些过程来改变我们的过去,也许APP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但可能已经改变其他很多

黄翀:[强][抱拳]

毕闯:是改变客户的看法,还是改变我们自己,这个是问题

tianjie:很多现在的资源会变成以后的包袱 所以转变很难

毕闯:奢侈品大牌今年在中国推出的产品都是红色的,皮包直接就叫红包等你拿,

徐海堂:首先是改变自己[呲牙]

毕闯:我们到底是哪一类公司呢?

张杰:@天安人寿毕闯 保险公司要成为一家能提供真正的客户关怀和贴心服务的数字营销公司。[呲牙]

毕闯:实际就是保险公司么

梦缘圆:"保险公司"这个名字在大众心里已经有形状了。可以把名字改下,然后还做这些事情,可以不?

qinzhh:保监会同意→_→?

张杰:[呲牙]支持毕总说的,创新是行动的副产品这句至理名言。没有行动,创新等于零。

海凝:车险 被大众接受 是因为开车的都明白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寿险也一样 很多人不接受 是觉得它没用

Duke:什么时候变成税前列支项,寿险就真迎来曙光了

海凝:当人到中晚年 知道保险有用了 再想买 难了;年轻人 很方便投保 但一因为没意识 二因为没钱

张杰:@南开创元-于海凝 车险标准化程度很高,大家一目了然啊。问题是寿险,分红险看不懂是咋回事儿。[尴尬]

海凝:我买了很多保险 分红 就没看懂过。干脆也不看了

张卫华:对普通大众来说,他们对风险暴露还没有太多感觉

海凝:嗯

张卫华:如果只拼理财收益,保险是死路一条

海凝:对

张卫华:保险这玩意就是谁用谁知道,呵呵

张卫华:到觉得有必要的时候,已经晚了或错过了购买时机

海凝:应该回归保险本质。要想分红赚钱 更多的人会选择股市 能看见 即使赔了 刺激呀

张卫华:国内保险历史太晚,大家还没看到保险的好处

张卫华:为啥企业买保险都很主动,不需要业务员去坑蒙拐骗?

张卫华:国民教育整体上去后,保险市场一片开阔,受教育程程度越高忧患意识越强[呲牙]

海凝:代理人 很重要。其实我觉得 给代理人卖保险的提成,不如在他受理理赔后 给提成。客户 更看重理赔时 保险公司和其代理人的态度 理赔速度。

张卫华:[撇嘴]

黄翀:其实我觉得是利来利往的人性本质造成保险现状的。不地震没人会想到家财,不得病没人会想到重疾。外加中国人的传统,喜欢听吉祥话,不喜欢听风险

张卫华:先得了解自己有哪些风险才能正确地选择保险,否则随便买

海凝:尤其不爱听老病死

黄翀:恩,这种观念只能咱们作为从业人员自己改变。或者等不爱听的人百年后,再说

张卫华:为啥国外小年青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买保险,求解答

Uno Yan:四年前在网上一次性购买了5万元某知名保险公司的大病医疗保险,2年前家人体检时发现有肿块,通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回答除非...,愤怒之下退保!所以保险条款在App上一定要浅显易懂才行!

WonZhao:小青年父母家人同学都这么做。。。已经成为了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黄翀:因为他们一、素质教育上去了,对待风险有了客观的认识。二,所谓他们的社保好,医保覆盖全面,但是一旦得病自己还是要有所支出,他们算完保险核算。

海凝:例如 在日本 我曾在日本工作,一进公司 公司就给每人买一份商业保险 详细讲解其内容

海凝:然后同时推荐其它保险 告诉大家到了哪个年龄阶段或生活阶段 例如结婚 生子等 该购入哪个

海凝:很详细 很贴心

张卫华:这个好

海凝:日常大家的谈资之一 就是保险 你买了哪个 优缺点等等 互相推荐代理人

海凝:记得当时 公司很多人都购入sony寿险 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负责公司上上下下几十人及其家庭的保险代理,我是外国人 手续比较多没有买 但是她对我生活上体贴入微的照顾 我到现在还记得

海凝:试问 国内的哪家代理人 能做到如此深入?

闫友祥:国内还是以骗为主。归根结底普通大众普遍对保险公司缺乏信任!实际也是卖的时候说一套,赔的时候又是一套。

黄翀:恩恩,这点非常同意。其实做系统或者说平台就是希望能做成那个老奶奶。无微不至,无所不知,未卜先知

黄翀:用行为换真心,用真心换价值。被动中的主动

闫友祥:不要埋怨客户,实际大家对保险 需求。据我周围的人看,只是没有靠谱的可信任的而已。

张卫华:国内产品单一

多吃多睡多长肉:人身保险目前不是刚性需求

闫友祥:保险市场没有十年,很难重新建立信任。个人对保险前景看好。[呲牙]

张卫华:现在寿险公司为股东利益考虑盛于为客户,客户越来越弱势,他就用脚投票,不跟你玩了。

张卫华:或者说承诺未兑现,客户的信任丢了

闫友祥:同意。

海凝:建立信心和信任 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日本 代理人如果变了 他们会带着下一任 挨家挨户拜访 给用户带来不便而道歉。让人安心。

毕闯:不是等十年,是正确做十年!

吕彤:物产确权、消费税占地方税收比重增加,人民群众筹谋百年安居乐业,保险才能做到日本那样。

毕闯:即便所有的政策都到位,保险业自己不作为,依然如故

金鹏:转一个我们公司这款产品设计,供大家参考,特别声明,不是广告

金鹏:健康随e保重疾保障计划产品详情页[应用消息]

毕闯:设计精巧,但是依然是买的是老东西

金鹏:这是我们寿险公司的产品,我没参与。个人感觉产品透明化上做的还不错,大部分都能看懂,相比与以前在网上买的产品有进步

陈琳:[强]

Wangshu:这个产品我买了。

Uno Yan:@阳光产险金鹏 ,[强][爱心]

Uno Yan:这个产品好!操作流畅!

金鹏:产险去年跟风做过雾霾险等拉眼球的产品,后来监管叫停后就没上线,现在做的还都是传统产品

lipeng:@阳光产险金鹏 ,这个产品还是很赞的,虽然向毕总说的,并非根本性的变革,但走向透明化等特点,是传统产品变革应该做的。该做的事做好,再谈变革

金鹏:@泰康李鹏 谢谢总理点赞,产品透明化是对现有销售模式一种很好的补充,但是如大家上午所说,大众对于保障类产品的需求有限,难以像理财产品一样短时间聚集很高的人气,保险界如何做出“余额宝”“小米”这样的颠覆性产品,还不是很明确。

lipeng:保险实质上是一种筹资付费的方式,它对应的生活服务很多都是刚需,寻找颠覆性的创新,实质是寻找这些生活刚需中如何让保险成为其中必要的对客户有益的环节。所以保险的创新难于互联网金融,因为考验的是保险在某个领域的专业性和话语权。

lipeng:比如健康险的创新,保险公司不能在医疗服务或药品管理里获得应有的地位,怎么创新都是没有意义的

毕闯:健康管理这个事情很有意思

毕闯:我忽然想起了:为什么日本的马桶盖好,中国为何造不出?的话题

毕闯:目前都投身健康管理行业,但是我个人一直很疑惑,什么叫做健康,用什么评价?难道是用健康指标和行为指导就叫做健康管理?

毕闯:实际上健康管理最大的漏洞是国家国民计划,医疗机构本身担有健康管理的职能

雪人:赞同[强]

毕闯:我觉得保险业应该清醒,我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优势行业

毕闯:1、容许长期负债

毕闯:2、容许三差损益

Uno Yan:马桶盖智能技术:遥控控制、移动按摩臀洗、热风烘干、座圈加热等。价格便宜[偷笑]

毕闯:3、容许市场融资

毕闯:这些优势在于负债长期化和损失概率下损益

毕闯:这是其他金融行业不具备的,但是我们却自己开始放弃

毕闯:中国也有很好的马桶圈,而且一定能做的很好,之所以日本的东西卖得好,有他的道理

梦缘圆:学习了!

毕闯:1、不用有害塑料

毕闯:2、功能稳定

毕闯:3、加热较快

毕闯:中国也有做的非常好的,但是价格又没有优势了

毕闯:实际上马桶圈是德国的发明

lipeng:4、产品设计人性化

Wangshu:5.宣传到位

JXYTZZ:1、 品牌的原点是口碑
2、 产品的原点就是要有辨识度,就是强区隔
3、 爆品的原点就是要认真
——传统和互联网的产品共性,来自 “褚时健”的解读

毕闯:德国的更好,但问题是德国的产品必须选配在德国的马桶上,德国的工业体系标准化非常严格

毕闯:日本马桶圈好卖是因为日本电器的衰落,我去日本买尼康的相机,比国内的贵

JXYTZZ:其实我们讨论的从产品层面,都是所谓的爆款

毕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的家用家居人性化设计问题

毕闯:我想保险费率放开后,应该是可以考虑长期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的,最简单的就是不需要退保再投

毕闯:至少我认为有三个点是可以先突破的

毕闯:1、平准化保费的问题

毕闯:2、次标体的问题

毕闯:3、资产与保额配比问题

毕闯:实际保险做到引爆不是方向,做到人性化是方向

毕闯:翻译过来就是把保险人省事的做法改成客户省事,首先变变格式化

毕闯:寿险也可以有参考性标准条款

毕闯:接着监管一指倡导的三化问题

毕闯:1、条款通俗化2、保障针对化,3、客户利益最大化

毕闯:条款通俗化是可以做点文章的

毕闯:保障针对化是可以运用技术调整的

毕闯:客户利益最大化就考验人了

lipeng:从一个客户的角度来说,日本的马桶圈真的挺好用,真的挺舒服的[偷笑],我也想来一个,要是再加上每日便便化验,手机应用查看分析结果,也是个保险场景呢[呲牙]

大脑袋:每日化验还搞大数据?

毕闯:日本早就做出过这个产品,现在还可以物联

Uno Yan:@泰康李鹏 好创意哈[偷笑]

毕闯:我准备去趟日本,考察一下马桶圈,到时候与大家报告

毕闯:中国人做的也不错,日本的一直都不便宜,最近便宜很多

Uno Yan:@天安人寿毕闯 全身套着圈回来[偷笑]

Bluecat:我可以给您当翻译,如果需要的话[呲牙] 有些商品的价格要高于国内(按汇率计算),但是必须考虑当地的市场及收入情况。

毕闯:我直接托运一批到北京,然后在坛里发红包,好不好

毕闯:去日本还要翻译?

Sean She 佘磊:赞啊!

Wangshu:[呲牙][鼓掌]

毕闯:据说卖马桶的日本妞中文说得都不错

Bluecat:国内也可以买到马桶圈,比如松下的,俺家在用。

阿拉丁:还不如带一批劳力士欧米伽回来

Sean She 佘磊:要共享便便数据吗?

毕闯:中国产的很多

Sean She 佘磊:不需要的话,我定一个。。。

毕闯:劳力士日本不便宜

毕闯:那个数据会不会存在隐私安全问题?

Bluecat:大部分日用品,电器制品都是日本以外的地方产的。

阿拉丁:去买并行输入

毕闯:日本本土的东西都是日本产,出国的都是外地产

Sean She 佘磊:绝对涉及到隐私,健康状况,饮食情况都在里面,可以推导出很多。。。

毕闯:而且是两个标准,不过中国人去的多了,保不齐就东莞生产了

阿拉丁:但是表免税啊

毕闯:主要是税的问题,因为日本的在国内贵

毕闯:日本牙膏也好用,还有药物

Bluecat:比如相机,大部分单反相机也是在泰国,中国生产,只有个别高端型号在日本生产。

毕闯:相机确实是国内便宜

毕闯:我本来去日本买尼康,结果大跌眼镜

Bluecat:去免税店肯定贵

毕闯:日本购物,要去郊区电器大超市

Bluecat:对

阿拉丁:你买日文版的,有促销价格大不一样,不能买国际版的

lipeng:@众安保险 佘磊 ,众安可以出个“便便宝”之类的app

毕闯:还有一个东西,就是充电电池,真的好用,我们国家的胡来

毕闯:哈哈哈哈,不带这样说同行的

Bluecat:是的

毕闯:可以3D动画模拟如厕?

毕闯:然后在推荐产品

lipeng:要能分享如厕数据的,有排行榜,力度啥的

毕闯:重要的大数据不是这个

毕闯:是不同职业的人几点如厕,多长时间

毕闯:是否绑定苹果

毕闯:设计一个超时便赔保险

lipeng:那个容易欺诈

毕闯:应该可以判断的吧[坏笑]

lipeng:需要带录像的,理赔依据

金鹏:这画面太美

毕闯:还要按上内窥镜?

Sean She 佘磊:@泰康李鹏 可以考虑,要先搞智能马桶,app才有意义

毕闯:场景

Bluecat:[衰]

毕闯:有没有想到搞智能大床,信息丰富,还可以记录梦话

Sean She 佘磊:其实手环是一个很好的入口

lipeng:手环的问题是,还得带着

毕闯:不如智能内裤

Sean She 佘磊:随着手环的发展,可以收集更多样、更精细的数据,对接健康管理潜力很大

Sean She 佘磊:内裤局限性太大

lipeng:如果做在椅子,床上,马桶上,的确不错

Sean She 佘磊:手环相当于把脉

Sean She 佘磊:对接广州老军医

Sean She 佘磊:包治百病

毕闯:这个我不信,八纲辨证这个事情本来就很悬

lipeng:手环还不如智能腰带

毕闯:智能裤腰带也是个好想法[坏笑][坏笑][坏笑]

Sean She 佘磊:对,单纯把脉不够准确,在结合智能马桶就靠谱多了

Henry Shen:对接辉瑞公司[偷笑]

lipeng:@天安人寿毕闯 ,腰带还能记录如厕次数[偷笑]

毕闯:这个不够爱国,咱们能把中国的屎粑粑送给外国人?

毕闯:不一定哦,裤带解开不一定与如厕有相关性

Sean She 佘磊:恩,有可能是换裤子

毕闯:戒指是个好佩戴

毕闯: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外带总是要被淘汰的

后山上的人:通过智能马桶如果能搜集身体信息那是很好的办法,不需要穿戴即可实现,只是臀部的神经不够丰富,搜集不到。

毕闯:芯片内置是迟早的事情

毕闯:可以收集便便需要到达如厕还剩多少时间

张立庭:接健康分析系统。

lipeng:不需要身体信息,便便里的信息足够丰富

毕闯:并且可以搜索周边的职能马桶,并且预约

lipeng:连每天饮食内容都有了

毕闯:怎么又说到吃上了

刘杨:智能冰箱和智能马桶互通信息。

毕闯:天啊

毕闯:正有想象力,为啥就和保险连不上呢?

张立庭:智能化粪池。

毕闯:物联网真的要来了么?

Sean She 佘磊:连的上啊

刘杨:我肚子里有什么,电商都知道了。

毕闯:我们的云基地不会都是屎粑粑的数据吧?

毕闯:蛔虫。。。。。

Sean She 佘磊:通过便便,分析身体健康情况,可以做为新客户的核保依据,为老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毕闯:谁还需要保险?

刘杨:估计大数据能预测出,我下回是干的还是稀的。

lipeng:应用名我都想好了“粑粑去哪了”

毕闯:不可能,但是可算出干稀概率

Sean She 佘磊:@泰康李鹏,高[强]

毕闯:哈哈哈哈哈

毕闯:创意

毕闯:以后上机场拉个屎就不用验票了

毕闯:如果发现10天没有把把信息,是否可以作为勘察依据,领养老金的人已经不在了

毕闯:还去看看,会不会送智能马桶是一个新模式呢,叫什么平台呢

许振辉:你们太有创意了

毕闯:哈哈哈哈

毕闯:我估计八项规定中纪委也可以不用太辛苦了,知道狗官吃了什么

许振辉:高,实在是高!

WonZhao:智能马桶你们随便用,但要允许厂商收集体重,如厕时间,排泄物成分等信息。然后推送相关的广告,莆田系各种医院的广告

许振辉:不过要先定个高官如厕规定

毕闯:在国外,中国游客由于强大的购买力,被戏称为“会走路的钱包”。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旅游部门统计,2013年中国游客在仅加州的消费总额达19亿美元;2014年全球47%的奢侈品被中国人买走,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海外渠道。那么中国人在海外都爱抢购什么呢?有调查称,国人出国购买消费品中最多的份额是箱包、服饰,占比37%,其次是化妆品,占比18%,电子产品有11%,保健品及食品有7%,其他品种不足5%。当然,去不同的地方,大家购物的品种均不一样,比如去美国最喜欢购买的4样东西分别是箱包、衣服、母婴用品、保健品;去欧洲最喜欢购买奶粉、婴儿床;去澳洲、新西兰购买的是奶粉、保健品;去日本最喜欢购买的是尿不湿、美妆、家电用品;去中国香港、韩国最多购买的是美妆、服饰。

Bluecat:确实,家母的一个同事,高龄,两个老人,一个出国看孩子,另一个自己一个人居住,可能是发生煤气中毒,死后数日后才被发现。

毕闯:高管总是要及时方便的,选择性很难

※XuWenjim于2016-11-19 11:02:19修改了本文。

以下推文采用自研智能关联、组合专题技术…:

相关文章 延伸阅读

(文章仅为用户好友间自行存档分享,如有违规请在下方评论中留言说明,并点击上方举报钮,同时删除本文。) 本文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