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商业本质正在从“买卖关系”过度到“服务关系”

2017年2月8日  | 字体大小 | |繁體|
目录

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从西方社会开始,大量的产品(商品)开始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在资本的趋势和主导下,商品成了是推动世界进步的根本要素。由于我们拼命的去生成各色产品,导致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商家必然开始竞争,互相厮杀,打折促销、贱卖处理,结果就是大家觉的钱越来越难赚。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产品相对缺少的时候,人对产品的要求就会低,就是所谓的“饥不择食”。而一旦产品越来越多,人的需求就会自然被推高,就是所谓的“挑花了眼”,所以大家会发现:虽然我们周围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但是你能钟意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所以一方面社会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生产商品,另外一方面真正能够满足我们的东西越来越少。因为产品同质化严重、大同小异,人们该有的都有了,没有的都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究其本质是消费者的需求升级了。

也就是说,并不是消费者不愿去消费,而是商家并没有创造出他们想要的那种产品。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觉的现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就是这个原因!

这也就意味着转折点开始出现了!

请记住:最好的商业模式,一定诞生在最坏的时代!

《论真理》里中有一句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人存在时万物存在,人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这说明未来万物唯一的标准就是“人”,一切都因讨好了“人”而存在。你讨好“人”的程度,决定了你存在的价值。商家必须通过设计、科技、创新等各种手段,来创造体验升级,从而构建消费增量的红利。

请大家记住一句话:商业本质是正在从“买卖关系”过度到“服务关系”。未来的商品必须体现对人的尊重与关注。

这就是“消费升级”的本质:商业已从一个交易的时代,进入到一个关系的时代,商家可以在实体店上大动手脚,从而营造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消费场景。因为消费者需要从对产品的满意感转型为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商家的文化、创新、体验及情怀,都将英雄有用武之地!

  • 全新的规则

  • 过去,规模比壁垒重要;

    未来,壁垒比规模重要。

    过去,追求市场占有率;

    未来,追求用户占有率。

    过去,我们把用户抽象化,每个用户都是数字;

    未来,我们把用户具象化,每个用户都是故事。

  • 未来属于掌握这三种思维的公司

  • 三种思维很重要:科技思维,故事思维,设计思维。

    1.科技思维

    这个世界上,能彻底创造新事物的,除了生孩子,就是deeptech(深科技)。正如《从0到1》所说,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化,基础科技的革命已经在各个领域萌芽。

    从虚拟现实,到纳米医疗,从高速列车,到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深科技的变革不是1到n的变革,而是0到1的变革。在人脑红利时代,科技革命产生的成果,毫无疑问是优化大脑链路最高效也是最彻底的方法。

    2.故事思维

    故事是性价比极高的经营利器。人类的大脑天生的容易记住故事。故事之所以威力巨大,是因为故事总是能使人联想起画面,也就是具有所谓的画面感。

    看这段流传很广的广告文案: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

    对比下面另外一个版本:

    “你写PPT时,别人在旅行;你看报表时,别人在旅行;你挤地铁时,别人在旅行。”

    表达同样的意思,第一段话让人动容,第二段话让人瞌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脑中,处理画面的皮质区域非常庞大,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地处理大量的场景视觉信息。

    如下图紫色区域的occipital lobe(枕叶),就是我们大脑中处理视觉的部分,与处理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区域相比,视觉区域的神经元数量最为庞大。

    人类先祖在长达2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视觉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原始人每天需要甄别数以千计的新出现的水果,树叶,昆虫和野兽,进化出了如此庞大的视觉系统。所以具有画面感的企业故事最能迅速被用户记住。

    3.设计思维

    设计,是跟潜意识对话的艺术。人类的感觉系统,每秒钟都在向大脑传递着11,000,000比特的信息。但是,人类显意识每秒只能处理16到50比特。剩下99%都交给了潜意识!

    过去,用户规模大于用户质量,获取用户比留住用户更重要。所以,我们面对用户传达的信息全部集中在显意识。

    未来,用户是否对你有感觉比用户是否知道你更重要。所以,我们的主战场会转入潜意识。在人脑红利时代,真正的红利来自于我们每秒忽略的那99%的信息。

    这个时候,设计就变得很重要了。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跟潜意识打交道,用户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正是设计师的主战场。

    设计师关注普通人忽略的感受细节,比如红色的明度和饱和度,icon线条的粗细,桌面的材质是否触感舒适,这些细节用户不会注意到,但是却被他们的潜意识照单全收,然后在大脑后台自动组合成了一种“感觉”。

    写在最后

    西方世界长期没有人口增长,却连续经济增长了过百年。他们已经用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是“创新”,而不是“人口增长”。

    沉迷于获取人口红利,其实让我们误入歧途。人口红利时代的终结,恰恰是中国经济找回创造力的催化剂。

    一个时代的结束,必然会带来寒冬,但这意味着下一个春天即将到来。

    已对原文重新排版,阅读原文以下推文采用自研智能关联、组合专题技术…:

    相关文章 延伸阅读

    (文章仅为用户好友间自行存档分享,如有违规请在下方评论中留言说明,并点击上方举报钮,同时删除本文。) 本文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