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用“罗胖的概念”,证明本采编平台在创新。本文也算“提取”功能的帮助文档了

2016年10月20日 XuWenjim   点评:1 | 字体大小 | |繁體|
原文与提取后文章对比 操作界面 主题、作者、提取内容、分享级别、分类、目录优化及接收者等处理 主题,作者 文章内容的截取 图片及多媒体内容的处理 自动生成目录 为什么要将原文提取过来 符合罗胖的“空间和时间”概念 不占终端空间 提高效率 精选有价值信息
目录

原文与提取后文章对比

刚看到这篇文章《罗胖发明的这个概念,可以解释整个互联网的下半场了》,我花了差不多20秒时间存到了本平台的文档里了。一句话已经证明了平台功能与“罗胖概念”吻合。

图一 这是36Kr的原文。

下面来看效果:

图二这是在safari浏览器里显示出来的保存后的文章截屏。

目录

操作界面

下面是我操作的界面(我是以私人笔记的方式保存的):

图三 操作界面截图

目录

主题、作者、提取内容、分享级别、分类、目录优化及接收者等处理

目录

主题,作者

主题是自动提取的,空着不填,也可以重新写个标题。因为自动保存,我填写了作者,在公众号的文章里,作者也是可以自动提取保存的。

目录

文章内容的截取

注意对比两张图片看我填写的从哪里开始保存。

下面图是原文结尾部分截屏:因为已经填写作者了,所以“本文来自……”以下非本文的内容不需要了,就截取到“也欢迎各位一起讨论。”

图四

目录

图片及多媒体内容的处理

在提取方式里我选择了“文字及图片代码”,这个要根据经验,有些平台(如公众号)是不允许引用图片的,有三种方式可以解决,

1、从提取保存文章的结尾部分,都会有:“如内容缺失请阅读原文”字样,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原始内容。

2、将原文图片保存下来,再编辑本文时插入。

3、在提取方式里选择“文字及图片”,自动保存图片到本平台,正式上线前暂时取消此功能。

目录

自动生成目录

我们从第一张图看到,显示的效果跟原文最大的不同是,自动产生了目录,这样也正如这篇文章里反复强调要节省用户时间,这里做得很充分:

1.大大节省作者编辑时间,系统自动为文章生成目录小标题(参阅:《撰写技巧:自动生成文章目录索引》)的时间可以用毫秒统计,如果编辑手工制作这样的目录,估计没有10分钟是很难实现的,还要在熟练使用编辑器和用电脑操作的前提下实现。

2.为读者节省时间。从两个细节为读者着想:首先读者可以先浏览目录,再决定是否花时间细读本文;也可以通过目录的链接直接阅读某个小标题的内容。

编辑作者及用户还可以在阅读页面随时删除本文(参见图一的“删除”按钮)。

传递、分享及属性选择(安全级别)

下面是分享在微信里显示的效果截屏(图五),根据你在提取时选择的属性来决定是否允许分享到微信等平台,以及是否需要登录后阅读,当然也可以只发送给平台内指定好友(参见图三),操作界面的第一项就是选择分享给平台内哪些好友,或者仅保存为私人笔记。

图五

因为属性选择了分享,微信好友就可以阅读本文,但是与图二比,所有的按钮及导航等都不见了,因为当前我是微信未登录用户身份。我们从图六可以看到文中图片和文章小标题的显示效果。图六也是微信截屏。

图六

目录

为什么要将原文提取过来

提取过来的目的是便于检索,收藏,查询、分享和分类(例子中的文章我归类到“业内”参见图三)等,

我们不可能做到所有文章过目不忘,也不可能记住每篇文章是在哪里看到的,甚至连标题都会忘掉。存到自己的平台,就可以很方便的查找(提醒用户朋友咱要保存自己或朋友需要的内容,而不是滥用平台功能),上面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平台的收藏功能只保存原文链接,好处是减少存储空间,不涉及版权同时可以为原始文章增加流量,而且可以在本平台检索标题。

提取原文可以防止原文平台关闭,文章删除,或被投诉屏蔽等等。

……如此多的作用,而且只需要自己花20秒时间,同时对原文大幅优化,几乎没有理由不做

目录

符合罗胖的“空间和时间”概念

目录

不占终端空间

所有内容均保存在服务器/云平台,不占用用户终端的空间,你只需记住一个链接,用户名和密码,一切就搞定了。

目录

提高效率

时间上的效率从以上的叙述已经很明白了,

目录

精选有价值信息

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内容,为自己为好友和平台其他用户推选的信息内容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待完善。

以下推文采用自研智能关联、组合专题技术…:

相关文章 延伸阅读

(文章仅为用户好友间自行存档分享,如有违规请在下方评论中留言说明,并点击上方举报钮,同时删除本文。) 本文二维码


评论(1)